1、肝内钙化灶是指在B超或CT图像上肝脏内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
2、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右肝多于左肝。
3、人体肝脏有钙化灶的情况比较多见,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肝内胆管结石(最常见)、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肿瘤、肝脏外伤、肝脓肿、肝结核、血管瘤、肉芽肿、先天原因等有关,另外,患原虫、肝吸虫、寄生虫病之后会继发形成钙化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 单纯钙化灶往往是以往疾病留下的痕迹,并无明显症状,对身体没有伤害,无需特殊治疗。
5、单纯的肝内钙化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如确诊为肝内胆结石,肝区疼痛是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见症状。
6、但不少医院容易把肝内钙化灶误认为肝内胆管结石。
7、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同样会引起右上腹疼痛。
8、 肝胆管结石临床表现颇不一致,主要取决于结石阻塞部位、程度和有无继发胆道感染。
9、临床上需和下列疾病相鉴别: 1)肝内钙化灶及肝组织局部坏死后的纤维化瘢痕 随B超检查技术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和开展,不少健康人群查体时发现肝内有类似结石的强回声团及声影,不少人误认为患了肝内胆管结石。
10、其实肝内的钙化灶和肝组织局部坏死的纤维化瘢痕可呈现与结石相似的强回声团及声影,但一般不引起肝胆管扩张。
11、而结石在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有扩张,而且结石的强回声团具有沿左右肝管走向分布的特点。
12、 2)病毒性肝炎 该病可表现右上腹胀痛不适、黄疸,故易误认为胆石症。
13、但血液检查可发现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管内无结石性强回声,故鉴别并无困难。
14、 3)肝脓肿 本病有类似肝胆管结石的上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
15、但B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16、肝内钙化灶是肝实质细胞炎症后形成的疤,一般无大碍,部分患者可能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一样会有肝区闷胀感觉,如确诊一般不需治疗. 目前治疗胆结石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分两种:切除胆囊手术;2、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取出结石,保住胆囊;二者的介绍如下: (一)、(开腹和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 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18、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很多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定心丸”。
19、 然后,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一环。
20、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重创,引起长期的消化不良和腹胀腹泻,很多人切除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就是因长期的消化不良引起的。
21、(详细情况见附文2:胆囊切除的危害;)因此只要有可能,都应该尽量保住胆囊; (二)、保胆取石手术——老式“保胆取石”术和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老式“保胆取石”术 是没有借助胆道镜这一先进设备,即“盲人”取石,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再把胆囊缝合。
22、这种方法肉眼下取石,留有“盲区”,微小结石不能发现从而使胆囊内结石残留率增高。
23、并且术后没有采取其他防止复发的手段,所以这种手术方法复发率高,创伤大、恢复慢,早已淘汰。
24、 2、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术前口服胆囊造影明确胆囊功能情况,在右肋缘下做一2cm左右的切口,在胆囊底部戳开约1cm 小口,吸尽胆汁后纤维胆道镜经此切口进入胆囊观察胆囊粘膜,并利用胆道镜取净结石; 根据胆囊情况确定是否行胆囊管扩张,采用独创的“外壳整形”法,改变胆囊体位,改变胆汁引流,防止胆汁淤积造成结石复发;最后缝合胆囊切口及腹壁切口,手术完毕。
25、 术后,采用悬磁仪局部理疗,通过脉动磁场防止带电荷的和含铁的胆泥沉积,防止胆汁遄流形成结石;并且根据病情,必要时术后服用降血脂,降胆固醇药物或熊去氧胆酸等改变胆汁成分的药物,防止胆结石形成。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华尔街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